成都市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后建立的募捐箱,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善款长出白毛。据其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说,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严峻损耗,乃至被盗,最终超越500个募捐箱被弃于库房。(12月26日《新京报》)
汶川地震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也激发了好心和爱意。人们在为逝者哀痛的一起,也纷繁为灾区、为哀鸿伸出帮助之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为便利捐款而设置的募捐箱,善款好像被遗忘了,还在“熟睡”,导致有些纸币上已长出“白毛”。这些已长出“白毛”的善款,大多是一角、一元的,并无50元、100元等大面值。这应该是善款长“白毛”的原因:这些钱太“毛”,不屑收取。
慈悲事业最考究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让爱心的涓涓细流汇成慈悲的大江大河。但是,由于“善小”而不为却常常可见。本年9月,云南大理州鹤庆县一小学老师和搭档,到县民政局交校园给云南昭通地震的募捐款,民政局工作人员却以“不收现金”为名拒收,而且责怪零钱太多不好数,最终还说:“最好是一个人都不要捐,省得给我添麻烦。”
假如由于善款是“毛票”就视若无睹,当那些无名的好心人得知爱心“熟睡”在募捐箱里,已长出了“白毛”,会不会让他们发生红十字会“嫌贫爱富”的冷意,然后伤害爱心、热心和好心?
大众对慈悲公益事业的决心,建立起来困难,销毁却很简单。不要认为只要“郭美美事情”这种爆炸性新闻才能对慈悲事业带来冲击和影响,魔鬼总是藏在细节中,假如不能注意到慈悲事业中的一些细枝末节,那么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瑕疵,同样会蚕食公信力,危害整个慈悲事业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