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甘肃积石山县已被薄雪覆盖,夜间最低温逼近零下10摄氏度,但对村民许福寿来说,他终于越过了遭遇地震的那个寒冷冬天,开始重建自己的生活。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波及甘肃、青海两省,此次地震共造成甘肃、青海两省77.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151人死亡,983人受伤。大地剧烈的摇摆将村民的房屋震毁或变为危房,也打断了他们的生活。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大量工作,组织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冬春救助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搬入新居,温暖过冬。
震后一年间,他们有的在废墟上举行了婚礼,有的从安置板房搬入高层新居,还有的在新居后门开起小卖部,努力将被地震震歪的生活拉回正轨。“12.18”地震震后一年之际,南都记者跟随应急管理部组织的“重建家园 温暖过冬”主题采访来到甘肃、青海灾区,回访灾区恢复重建进展。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新华社发
积石山县吹麻滩镇林坪村集中安置点。2024年10月,5000余名受灾群众搬进了统一安置的高层住宅社区。
2023年12月18日深夜,58岁的甘肃省积石山县林坪村村民许福寿已入睡,小孙子有点感冒,喝了药就早早睡了过去。
23点59分,许福寿和妻子听到一声巨响,“像是爆炸”,房子突然摇晃起来,人也跟着摇晃,根本站不起来。许福寿听到房顶上的泥和瓦像雨一样往下落,小孙子也吓坏了,紧张到缩成一团,摇晃持续了半分钟,许福寿抱起孙子,和妻子跑到屋外。
已部分坍塌的房屋提醒地震了,当晚上余震不断,许福寿和家人在车里过了一夜。地震之后,村里断水、断电,没有了房屋庇护,刺骨的寒冷也随之侵袭,这让许福寿的儿子许五金很是焦急。
但很快,迅速到达的救援化解了他的焦虑。许五金回忆,“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一早,救援队伍及时赶到,第一时间就把帐篷扎起来了,3天内应急板房到位了,取暖炉、棉衣、棉被、面粉、矿泉水等物资也陆续送到了我们手里。”
许五金的房子因地震受损严重,综合鉴定等级为D级,需要拆除。次年3月,他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份集中安置协议,按照协议,许五金以每平方米2500元的价格获得一套128平方米的安置房,除15.6万元政府定向补贴外,还有10万元的贴息贷款,剩下的6.7万元由许五金自行支付。
许五金原本养了20头牛,他卖掉了其中的10头,凑够了新居的购房费及装修费。
10月底,他搬进了统一安置的高层住宅社区,许五金的两个孩子也转到了县里上学,上学路程从原来的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
积石山县吹麻滩镇林坪村集中安置点工作专班负责人魏文忠介绍,安置点有1050户,5000余名受灾群众被安置在吹麻滩镇林坪村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共修建现代化高层住宅21栋,配套建有物业公司、幼儿园、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等。
时隔一年,地震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许五金想起地震还是会害怕。他的新居有一扇落地窗,显得很明亮,冬日温煦的阳光穿透薄雾,照射在他的脸上,为他泛红的脸颊镀上一层金色,他将脸转向窗外,看向远方,“住在16楼视野好吧。”许五金微笑着说。
对积石山县陈家村1社村民苏杰来说,震后的生活是在废墟上重建的,正如他在废墟上举行的那场婚礼。
苏杰清晰记得,地震发生那天,他正沉浸在婚礼筹备的喜悦中,新建的婚房已布置妥当,鲜红的喜字、窗花提示他喜事临近,他为有了自己的小家而兴奋不已,假如没有那场地震,他将在2天后迎娶新娘。
12月18日夜晚,苏杰被剧烈地摇晃震醒,“从床上直接震到客厅”,他慌乱从房间逃出来,和家人向村子里的核桃树跑去,为了避震,他与村民在核桃树下坐了一夜,第二天才回家查看房屋受损情况。
苏杰家的自建房有2层,一层为砖构,二层为砖木混合。苏杰查看后发现,一层砖构房屋轻微受损,二层则受损严重。
裂缝布满墙壁,最宽处可过一人,木制房顶与墙壁交接有个圆形的窟窿,黑色的挂钟掉在床上,室外红白相间的花格砖剥落一地……他用视频拍下被震毁的家,发在社交平台上,获得320多万次关注,“人没事就是万幸”“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评论区潮水般的鼓励涌入。
两个月后,苏杰与妻子在震后的家中举行了迟来的婚礼,对刚刚经历灾难的他来说,幸福更弥足珍贵。
婚礼之后,苏杰拆除了严重受损的二楼,重新打地基,做灌浆处理,一楼的几处裂缝则用钢筋水泥修补起来,修复费用除去政府补贴的4万元,自己添了3万多。
今年10月,苏杰一家5口重新搬入修复后的新居,这座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有13间房,宽敞明亮,几乎看不出受损的痕迹,结婚时贴在墙上的喜字仍保留着,他说,“这要贴一年的,福气也可以久一点。”
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地震发生后,积石山县为保障受灾群众顺利度过过渡期,共搭建过渡期临时性集中安置点233个,累计建成板房14654间,安置受灾群众12176户58321人。积石山县还全力推进居民住房建设。全县29159户维修加固和10004户原址重建全部建成入住;13个集中安置点、10015套房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
层叠嶙峋的沟壑间,土黄色的泥沙混杂着水,流经地面形成层层波澜,泥沙涌入村庄,部分房屋被掩埋——这是青海省民和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陈文合在“12.18”地震后看到的一幕。
青海省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邻,是“12·18”地震青海灾区受灾程度最深的地区。其中,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草滩村由于地震引发罕见砂涌,造成69户315间房屋被冲毁、淤埋,掩埋区域面积近6平方公里。
砂涌的发生也让民和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锋惊讶不已。“民和县山区较多,震后发生山体滑坡和崩塌的可能性比较大,西北地区冬季很缺水,不太有几率发生夏季类似泥石流的地质灾害。”王锋称。
后经地质灾害专家勘察分析,砂涌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民和中川、官亭地区靠近黄河,地下水丰富,最浅之处1米左右就有地下水贮存,再加上地质摇摆造成沙层跟水混合,沙子从底层断裂处涌出形成。
地震叠加砂涌,让震后搜救难度成倍增加。陈文合与中川乡政府人员挨家挨户统计失联人数,武警和消防队伍也紧急开展救援。
当日凌晨 2:30左右,民和县自然资源局派出两个工作组,分别到官亭镇和中川乡,两个险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对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19日,受灾最为严重的中川乡震后临时安置点搭起了帐篷,3天后,可移动板房陆续运抵灾区,受灾群众陆续从帐篷转移到了板房中,燃起电暖炉取暖。
陈文合回忆,地震发生后,大量的抗震物资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运来,起先物资都放在灾区,后来放不下,只能先放在县里,收集好后再集中下发。陈文合将自己的电话公布出去,运送救援物资的电话一刻不停地打进来,他贴身携带的三块充电宝都无法支撑手机电量。
积石山6.2级地震是甘肃省继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以来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分析称,积石山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具有强大破坏性,加上积石山县人口相对稠密,因此造成了较大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民和项目负责人黄维亮介绍,在灾害救援完成之后,为防止之后的次生灾害,安能集团还对砂涌源头的草滩塌陷区进行了治理,恢复了200多亩的基本农田,对河道两边的淤泥进行了清淤和平整,还在上游设置了拦挡坝,防止泥流对岸坡进行冲刷。
民和县住建局副局长宋亮亮称,地震发生后,住建部门对灾区房屋开展安全评估,判断房子损害程度,3天完成26000余户房屋安全评估。之后,具有安全鉴定资质的第三方对房屋进行详细的安全鉴定检验测试,判断房子等级,25天之内完成了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检测,检测结果为,共284户需要维修加固及重建。
宋亮亮介绍,今年3月底,灾后安置房屋建设陆续启动,但受台风影响,青海雨季时间长,强度大,导致施工建设困难重重,为赶在11月底入冬之前完工,让受灾群众能在新房过冬,住建部门还协调增加了实施工程人员和施工力量,保障安置房屋建设准时完工。
据介绍,截至目前,民和县127项灾后重建公建项目已全部完工,22824户受损农房已全部竣工验收,并回迁入住。自主分散安置246户已全部完工并入住。
村民杨志军正在自家小卖部中整理货品,这间小店与他的新居后门相连,不足10平方米的档口货架上整齐摆有白酒、方便面、奶茶等食品和日用品。店名“诚信小卖部”写在一块绿色招牌上,一如杨志军朴实的性格。
杨志军是青海省民和县巴州镇杨家湾村人,“12.18”地震发生时,他建在半山腰的房子有部分墙体开裂,山坡随时有落石、滑坡的风险,被列入地质灾害风险点。
地震发生后,巴州镇启动了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避险搬迁。巴州镇党委书记谢成义介绍,集中安置点位于巴州镇巴二村、羊羔滩村,按照规划和群众意愿,将搬迁农户住宅分一层和二层,面积分别为81.4、95.51、151.53和118.26平方米的四种户型,并规划一间房屋作铺面,为5个村的44户群众建设安全住房。
11月底,杨志军搬入了集中安置点的新居,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安置点房屋由几排平房院落构成,统一的白墙灰瓦设计,大门是雕花木质门头,一些搬迁的村民还在趁午后气温高时对院落进行整修。
“搬迁老百姓最担心的是搬离耕地会减少收入。”谢成义介绍,安置点在选址时着重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选址靠近川大高速、川亭公路以及民和县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搬迁村民承包示范园的大棚种蔬菜瓜果,同时在安置点规划商业步行街等配套设施,为村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
民和县古鄯镇在震后同样面临地质灾害风险加剧问题。古鄯镇党委书记王元震称,当地山体地质不稳定,本身就是“走山”,地质灾害风险点多达29处,地震发生后,山体出现明显滑坡,再加上当地村民很多都是“切坡建房”,灾害风险加剧。
为此,2014年5月,古鄯镇启动了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点建设,将后山、三岔、菜籽湾、联合4个村的29户居民迁入安置点。
10月底,57岁的菜籽湾村村民宁学峰与家人搬迁到了集中安置点的新居内。他告诉南都记者,家里的房子原本建在山上,后靠悬崖,时常会有石块土块滚落,地震发生后,落石情况加剧,镇上启动集中搬迁后,他和家人没太多犹豫,签署了搬迁协议。
“搬到镇上后,我们现在去集市只要5分钟,看病、孩子上学也较为方便。”宁学峰说。
近几年,青海连续遭遇5.22玛多7·4级地震、1.09门源6.9级地震、8.18大通山洪灾害、12.18积石山6.2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面临着巨大的地震灾害预防压力。陈文合称,对地震灾害预防来说,避险搬迁是最有效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回顾灾后救援的过程,陈文合感触颇深,他认为,当前基层应急能力要提升,应急救援机制框架已经搭建,但乡镇专职的应急救援人员数量不足,基层信息报送能力要提升,基层应急人员培训也需要同步加强。
应急管理部救灾司救灾处副处长李群介绍,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持续跟踪调度去年年底积石山地震灾区有关情况,派出工作组赴青海、甘肃两省实地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地方面临的困难问题,确保尽早完成地震灾区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任务,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52.7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2月4日,中国人民南部战区空军位黄岩岛空域进行例行巡航。其间,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蓄意破坏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战区空军部队持续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任何搅局南海的军事活动尽在掌握。
据南方+客户端消息,2月5日,2025年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现场透露,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在回答现场媒体提问时,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表示,企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强力支撑和砥砺奋进。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9:00,2025年春节档票房为95.1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观影人次为1.87亿,超2024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观影人次纪录!同时,今年以来电影总票房超越北美,位列全球第一。人气高涨 看电影成春节新年俗为什么开年的影院如此红火?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2月5日,中国人民南部战区位南海海域进行例行巡航。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制造南海不稳定因素,为其南海非法主张提供背书,侵蚀中国在南海合法海洋权益。
2月3日,江西省上饶市纪委监委通报了春节期间查处的8个案例,涉及违规吃喝,“私车公养”,酒驾、醉驾,上班时间打牌、赌博等问题。
男子举报中学提前开学补课,被告知“你不去就完了有什么好举报的”,教育厅:正调查处理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2月4日,一名自称学生家属的男子向安徽省教育厅举报滁州市定远中学提前开学补课,违反规定。“(学校)违反规定,你不遵守(学校提前开学补课的)规定就行了。”教育厅工作人员接举报电话时回怼举报者:“(学校)提前开学,你不去就完了,这有什么好举报的?
近日,四川资中,一熊孩子将鞭炮扔入化粪池井盖中,引发沼气爆炸,致路面炸出巨坑,多辆豪车被炸飞与受损,在网上掀起了巨大风波,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