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山西长治城区普降瑞雪,呈现出“正月十五雪打灯”的美丽画面。 CFP
本报北京2月8日讯(记者王学健)“自上一年10月下旬以来,我国冬麦主产区降水量反常偏少,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严峻旱情仍在继续开展,夏粮出产面临着多年罕见的极端严峻的挑战和要挟。”在2月6日举行的抗旱气候服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我国气候局猜测减灾司司长翟盘茂介绍,干旱的产生是与大气环流反常相关的,在1980年之后北方继续干旱的布景下,全球气候变暖又导致了北方温度上升,温度上升进一步加重了旱情的开展。近期内大气环流局势不会很快改动,因而旱情仍将继续,不会很快缓解。
据统计,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均匀降水量11.6毫米,为1951年以来前史同期第四小值。均匀无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前史同期第二多,北京、河南等地已超越100天无有用降水,部分地区的气候干旱已继续3个多月。
翟盘茂将这次旱情归结为4个特征:降水反常少,无雨日数多;均匀气温高,土壤失墒快;气温崎岖大,旱冻相叠加;干旱规模广,灾祸影响大。
剖析近期我国北方严峻干旱的终究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猜测室主任张培群以为,是拉尼娜现象和全球大气环流反常的一起效果形成的。张培群说,形成今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降水少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暖湿空气少,这是因为来源于东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孟加拉湾暖湿空气都偏少,其终究的原因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拉尼娜现象导致今冬副热带高压偏弱,太平洋西侧水汽运送较弱,一起,全球大气环流反常形成青藏高原空气偏暖,南支槽不活泼。”张培群表明,东南、西南的两条路线水汽运送都较弱,直接引发今冬我国北方的干旱。
当时旱情产生在小麦主产区,又正值小麦成长的要害时节。从气候特征状况看,2~3月份是我国北方地区水汽条件较差,易发干旱的时节。依据猜测,气候干旱的大气环流条件短期内不会有底子改动,因而,气候部门提示,要警觉在秋冬连旱后或许会呈现冬春连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