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防巡逻被装的研制成功,是我军被装科研战线紧贴战场服务战斗力的一个缩影。
回想起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作为课题组长,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让被装保障真正满足边防部队实战化勤务需求,成为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坚强支撑。
边防巡逻被装课题研究源于部队,服务于官兵。研发设计过程中,在高原山地、边境海岛特殊的环境、天气特征情况执勤的战友们,用真实感受提出了保障需求。而这,正好与军委机关、军事科学院科研要向实战化转变的思路不谋而合。
为了实现精确化保障,军委后勤保障部领导直接指挥、业务局领导带队,军科系统工程研究院抽组精干研究人员参加,上高原、下海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冬季前往根河、夏季到桂山岛,前往无人区亲身体验边境巡逻执勤,从询问“官兵巡逻要说明”到“我巡逻要说明”,拿出更贴近官兵需求的设计方案。
掌握需求只是明确了目标,解决需求才是研究的初衷。这需要科学的思维,扎实的攻关。在相关科研思路引导下,课题组梳理总结边防巡逻被装体系,并将体系中具体品种需求,转化为攻克“轻质、耐用、保暖、燃烧炭化”等关键技术。
数百次的实验室试验,10余轮的样品试制,我们攻克了“高强聚酰胺制备、双包双嵌纺纱、超细轻质保暖絮片生产、钛合金拉伸成型、拒水羽绒制备、星空迷彩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边防巡逻被装轻质、高强、保暖、燃烧炭化和伪装等问题。
同时,在充分考虑到战斗勤务中“人体尺寸扩容需要”基础上,我们将人机工效学原理与服装版型设计相结合,开发出针对边防巡逻勤务需要的作战套服;考虑到“边境巡逻野外生存需要”,我们研制“多功能水壶、防眩光眼镜”等巡逻装具。
设计好不好,官兵说了算。在新型被装部队试穿试用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其携行的方便性很重要。翻山越岭的官兵,应该要依据天气变化调整配套服装,有限的单兵负荷重量、携行装具容积,对被装的收纳方便性、携行体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题组根据部队官兵意见,先后研究分析不同被装品种的单品包装方式和携行方式,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针对性地设计出“组合式可拆卸服装结构”和“多种携行接口”,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提升了被装保障的机动灵活性和精确化保障水平。
边防巡逻被装的研制成功,是我军被装科研战线紧贴战场服务战斗力的一个缩影。
下一步,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聚焦部队实战需求,将坚持体系科研思路,以实战需求为牵引,聚焦职责使命,聚力军用功能材料、单兵综合系统、军事人因工程等课题攻关,为实现军需装备的升级换代,保障打赢做出贡献。
这是国庆假期过后,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第一次进行3天4夜的长途巡逻。这次巡逻与以往不同,官兵们身着最新列装的边防巡逻装具,个个劲头十足。
行进途中,四级军士长董瑞和记者说,新式巡逻服装最大的特点是轻便、易于穿脱。深秋在辖区雨林中行进,他和战友走不了多久作训服就被汗水浸透,新被装面料科技成分高,能够迅速导出汗液,穿着舒适度好,能有很大成效避免环境突变造成的低温冻伤。
在墨脱守边16年的四级军士长杜伟说,新配发的羽绒保暖棉衣裤自重较轻,压缩携带体积小,易于携带和穿脱,在巡逻过程中发挥良好保暖功效。“高性能的新型巡逻装具让大家‘轻装上阵’,降低了执行任务时的损伤率,提高了执勤效率。”杜伟说。
守防墨脱,从海拔400多米的密林到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一天历四季、十里不同天”,有些偏远点位官兵往来一趟长达10多天。这样的长途执勤任务,对巡逻装具要求较高。
穿行雨林,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前一段路风雨交加,下一段就开始飘落雪花。加之丛林密不透光,官兵脚下的路常年泥泞湿滑。
“新式作战靴让我们在巡逻途中‘脚踏实地’,安全系数高、舒适度好。”董瑞说,以往巡逻时,大家都穿着迷彩胶鞋和作训靴,但蹚溪流、过沼泽时,穿着这两种鞋的优势就不明显,不仅潮湿难干透,还容易受伤。
墨脱巡逻全靠“铁脚板”。以往,徒步巡逻过程中因为磕碰石块造成的崴脚、脚指甲开裂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有了新战靴,官兵巡逻感觉好多了。
大家介绍,新型服装自带“大蒜气味”能有效驱走蚂蟥,且袖口和衣领束口性能好。官兵在行进途中扎紧衣领,快速通过蚂蟥栖息区域,能够有效规避蚂蟥袭扰。
夜间宿营时,官兵们点燃篝火。他们身上的新型作训服手感轻薄,但官兵们感受到的是其防寒、速干功能。
上士杨鑫说,他们身上穿着的配套内衣,面料科技含量较高,透气性好。战友们夜间在帐篷内可以直接穿着这套内衣休息,清早起床后也丝毫没有束缚、不适感。
“这个水壶采用钛合金材料,最大的特点是轻。它还附带饭盒、菜盒、吊绳、折叠勺,能够完全满足我们对野战环境的行军需求,让我们迅速恢复体力。”董瑞说。
有了“功能强大”的新型水壶,官兵们的巡逻背囊中减少了勺子、碗筷等“瓶瓶罐罐”,官兵们执勤劲头更足了。
巡逻队队长、连长何明飞说,巡逻条件改善了、保障能力提高了,官兵完成巡边任务会慢慢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