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沈阳联勤保证中心第202医院安排野战医疗所奔赴户外练习场,持续打开酷寒条件下实战化救助演训。2月25日下午,一场野战医疗救助演练拉开帷幕。队员们分工清晰,从卸载到打开,忙而不乱。很快,急救帐子、洗消帐子等拔地而起,手术车、侦检分类通道也随之打开。
“某支前小分队途经感染地段,数十名队员遭到感染,还有单个队员受外伤。上级指令咱们立刻做好侦检分类、洗消救治等预备……”指挥员刚下达演练课目要求,4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军医就迅速将一节挂车推到洗消帐子外面,干净利落地用缩短风管将挂车上的暖风机与帐子连为一体,随后用一根根电源连线将发电机与洗消水加热设备连接起来,发电机一发动,暖风和热水便直达洗消帐子。
随后,她们每人拎起一个折叠担架传送架,在洗消帐子前、中、后三室“一”字对接打开。洗消时,一名护理经过传送架在各室之间转移伤员,很快就完结第一批伤员的洗消使命。
洗消练习空隙,军医史少阳和护理周静和记者说,在前期练习过程中,院领导发现少量医护人员体能还不能彻底习惯战场救助需求,导致打开撤收、洗消救治功率不高。为有用处理这一问题,医院依据实战需求,改造改造现有配备,收购定制急需设备。
上一年以来,该院先后置办配备两架无人机和车载电台通讯体系,增强了地势勘测、防卫戒备和通讯保证效能;专程到5个技术单位观赏见学,完成了野战医疗配备模块化集成、箱组化装载,大幅度的提升了救助功率。
野战救助演练现场,模仿“弹坑”正吱吱冒烟。医疗队员田华和刘学飞带着急救药箱和一副可拆卸折叠的担架,很快在充满的硝烟中搜寻到一名“伤员”,并立即对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
战场急救结束,她俩并没有合力将“伤员”搬上担架,而是将担架依照人体份额折成三部分,把担架的各部分从伤员身体底部“铲入”扣拢固定,然后抬起伤员快速脱离危险地域。
“战场急救要牢牢捉住‘白金10分钟’和‘黄金1小时’。”该院院长陆辉向记者介绍说,这款担架既避免了救助过程中对伤员的二次损害,又提高了转移伤员的速度,最大极限地缩短了后送救治时刻。